抱歉,您的浏览器无法访问本站
本页面需要浏览器支持(启用)JavaScript
了解详情 >

注:非化竞生,不保证正确性。

原子结构

四个量子数

主量子数 nn

代表电子大层,取值为正整数。

nn 越大,表明电子能级或主能级层的能量越大,也表示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越大。

角量子数 ll

取值为 0,1,2,n10,1,2,\cdots n-1

代表电子亚层,电子在空间中的运动形式,用 s,p,d,fs,p,d,f 表示。

磁量子数 mlm_l

取值为 0,±1,±2,±3±l0,\pm1,\pm2,\pm3\cdots\pm l

代表亚层中轨道的数目。原子轨道在空间中的不同取向。

自旋量子数 msm_s

前面三个量都是薛定谔方程解出来的,但是实验发现氢原子在不均匀磁场中,电子由 2p2p 跃迁到 1s1s 时,得到两条靠的很近的普贤,说明电子还存在其它的运动形式。

ms=±12m_s=\pm\frac{1}{2},每个轨道中只能容纳两个电子。

三个原理

能量最低原则

电子首先充满 n,ln,l 最小值的原子轨道

泡利不相容原理

一个原子轨道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。

洪特规则

独占轨道+自旋相反。

半充满或者全充满能量最低。

所以就有基态和激发态。

原子的能级

Ei=Zin2×13.6(eV)E_i=-\frac{Z_i*}{n^2} \times 13.6 \rm (eV)

分子结构

一根单键相当于共用一对电子,相当于两对电子。

于是 \ce{NO3-}\ce{N} 不能连 5 根键,这样就有 10 个电子了。

元素的氧化数和成键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,注意区分。

杂化理论

杂化的判定

\ce{BF3},\ce{NF3} 的杂化类型,前者为平面三角型,后者有一对孤对电子,于是成三角锥形。

杂化轨道的形状

从上到下依次为:

直线型,平面三角型,正四面体型,三角双锥型,正八面体。

举例

\ce{PCl3}

一对孤对电子,三角锥形。

\ce{PCl5}

三角双锥型。

\ce{PCl6-}

正八面体型。

\ce{ClF3}

两对孤对电子,怎么排布。

反正是列表比较,孤对-孤对>孤对-成键>成键-成键,所以是 (III)(III) 那种。

称为 TT 型分子。

HXC 说孤对电子排斥力随键角减小指数级增长,所以 180 几乎为 0,120 增长一点,到 90 就增长了很多。

\ce{I3-}

线性的分子,\ce{sp^3d} 杂化。

\ce{SCl4}

一对孤对电子,\ce{sp^3d} 杂化,呈现跷跷板型。

\ce{XeF2}

还剩三对孤对电子,直线型。

\ce{IF5}

一对孤对电子,\ce{sp^3d^2} 杂化,呈现四方锥型。

\ce{XeF4}

两对孤对电子,和 \ce{ICl3} 不同,放在两侧(因为 90 度排斥力显著大于 120 度……)

所以是平面正方形。

小知识点

为什么 \ce{(SiH3)N} 是平面三角型

因为 N 的孤对电子可以和 \ce{Si}\ce{3d} 空轨道形成大 π\pi 键。

键之间的排斥力

双-双>双-单>单-单,于是可以解释 \ce{C2H4} 的键角。

孤对电子的排斥力

\ce{PH3}\ce{P-H} 键的键角小于 \ce{NH3}\ce{N-H} 键的键角,是因为 \ce{P} 具有 \ce{3p} 的孤对电子,体积大于 \ce{N}\ce{2p} 电子。

也可以用电负性解释,\ce{P-H} 的键长大于 \ce{N-H} 键长。(有点牵强)

离域 π\pi

定域键是指两个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形成的共价键,而离域键是指 3 个及以上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。

符号表示为 nm\prod_n^m nn 为轨道数,mm 为电子数。

最好 nmn \approx m,如果 m=2nm=2n 则不形成大 π\pi 键。

这个可以用分子轨道理论解释,键级=(成键电子-反键电子)/2,容易看出在 nmn \approx m 时成键电子对数=n,键级为 n/2 达到最大值,最稳定,而 m=2nm=2n 成键电子=反键电子,键级为 0。

46,34\prod_4^6,\prod_3^4 最为常见……

分子轨道理论

配位化合物

咕咕咕

评论